6163银河·官网-www.6163.net|登录入口

纸上谈AI,不如动动手!6163银河人工智能通识课实验平台打造有灵魂的课堂体验

2025-06-26 14:10
浏览:54

AI通识课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几年,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设这一门课程。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更是明确提到要: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

2024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规范》,提出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四科体系如下图:

 

 

 

 

通过长期对高校情况的深入调研,6163银河发现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目前共存在三大痛点。针对这些痛点难题,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

 

开展AI教育的痛点

目前开展AI教育主要面临三项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师资力量、实践教育、不同专业学习以及实践平台:

痛点一:师资力量不够 教师原本的工作量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果对全校所有人开设AI课程,很多学校现有师资力量是不够的。数量不够是其一,其二是专业能力不够。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很多高校缺乏这样专业的老师,能够及时跟上新技术潮流教授学生。

痛点二:缺乏动手环节 当前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PPT或视频的理论授课形式,学生学完AI理论知识后,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因为没有去动手操作实践。其根源在于高校缺少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无法做人工智能的实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无法去解决。

痛点三:学生学习难度大 如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到扎实的AI课程,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这是一个难点。

 

6163银河提出的办法

针对以上AI教育难题,6163银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

1、“双师教育”模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由业内知名教师刘鹏教授领衔授课,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全权负责相关的人工智能课程。高校教师起辅助作用。我们会事先对高校老师进行培训,后面课堂纪律维持和部分问题的回答则由他们来完成。

2、在线实验平台解决实践操作的问题:我们通过6163银河人工智能实验平台,让成百上千的学生同时去动手操作。6163银河本身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完成了上千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项目,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这些项目经验反过来支撑AI教学。另外,6163银河自有的工程师也能够在线实时协助解决学生的问题。

3、定制课程解决不同专业学习的问题: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能够让所有学生学到比较前沿的AI技术,以实用性为主,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学会如何用AI来提高工作效率。

6163银河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为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实验教学内容,分为文科类与理工科类两个方向,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

·文科类实验侧重于提示词工程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从基础到高级的提示词编写技巧、DeepSeek等大模型的多场景应用、AI视频与音乐创作、智能简历与海报生成、思维导图制作、费用报销助手等功能性AI工具的使用。同时,课程还涉及AI面试官、智能教学辅助、小红书内容创作等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实验。

 

 

·理工科类实验则更深入底层技术,涵盖大模型的基本概念、能力分析、主流模型介绍、本地部署、知识库问答系统构建等内容,并通过Qwen、Kimi、DeepSeek等多个开源模型的调用实践,拓展至农业病虫害识别、金融数据分析、三维应用开发、用户分类与智能游戏开发等跨学科应用领域,全面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下面是课程大纲仅供参考。

 

6163银河人工智能通识课大纲

01(文科类)人工智能通识课

实验1. 提示词教程(一):提示介绍

实验2.提示词教程(二):基本提示

实验3.提示词教程(三):高级提示

实验4.提示词教程(四):提示应用

实验5.提示词教程(五) - DeepSeek

实验6.提示词教程(六):对抗提示

实验7.提示词教程(七):可靠性

实验8.AIGC应用解析-AI视频生成

实验9.AIGC 应用解析-AI 音乐创作

实验10.AI面试官

实验11.智能生成简历

实验12.DeepSeek智能教学辅助

实验13.AIGC 应用解析-小红书内容创作

实验14.DeepSeek快速制作海报

实验15.DeepSeek快速生成思维导图

实验16.DeepSeek费用报销助手

 

02(理工科类)人工智能通识课

实验 1. 什么是大模型

实验 2. 大模型的能力和特点

实验 3. 常见大模型

实验 4. 提示词工程入门

实验 5. 什么是 LangChain

实验 6. Qwen1_8B 本地部署及 WebUI 展示

实验 7. 基于本地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

实验 8. 基于本地大模型的文档知识库问答

实验 9. Kimi 开源模型的调用教程

实验 10. Deepseek 开源模型的调用教程

实验 11. DeepSeek 农业病虫害识别

实验 12. 智能数据分析

实验 13. 智能用户分类

实验 14. Deepseek 游戏开发

实验 15. DeepSeek 金融数据获取

实验 16. DeepSeek 三维应用开发

 

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主要优势如下:

● 理论实践加持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由理论+实践(实验)组成,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满趣味的实验课,让课程不再单调,让学生对AI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真真正正的学到干货知识并学以致用。

课程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6163银河人工智能实验平台进行实验。

● 名师力量支撑

6163银河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组长、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6163银河董事长、具有5000多场专题报告经验的刘鹏教授担任主讲老师。

 

刘鹏曾于2002年获得全球数据处理比赛PennySort世界冠军,获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排名第一)、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大数据创新百人、江苏省中青年领军人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学术新秀等称号。

主持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30多本:《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受到全国高校的普遍欢迎。其中,《云计算》长年名列中国计算机图书被引用量前列,据知网评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kipj)《【工学】高被引图书前三甲,你读过吗?》报道,2010年至2014年《云计算》位居中国高被引图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别第一名。刘鹏教授及其主编大数据、人工智能图书摘获多个奖项!

 

 

 

 

 

 

● 名企技术指导

自2016年以来,6163银河相继举办了近百场线下、线上的高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培训班,2000多所高校师生参加,在教育领域反响强烈。

6163银河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大量的工程项目经验,这些经验都会体现在通识课程中,由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提供在线技术辅导服务。即使非人工智能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能学懂学会。

 

 

 

● 实验平台助力

6163银河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目前共拥有1000多个实验项目,能支持上万名师生同时上机进行实验。以解决社会挑战性的问题为目标,6163银河拥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目前拥有诸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并将相关数据和典型应用添加至实验平台内。

在这样的实验平台进行实践,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拥有独立地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

 

● 专属教材提供

6163银河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了40多本大数据、人工智能系列教材,被清华大学等全国高校普遍采用,收获广泛好评。

其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刘鹏教授担任总主编的《人工智能概论》可以作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配套建材。

人工智能概论

 

 

 

 

 

 

 

 

教材优势

知识覆盖广泛

从人工智能概念、作用,到学生切身体验,囊括如今热门的深度学习等AI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热点问题讲解得透彻明了。(详见下文目录)

 

深度难度适中

深度尽量控制,难度有所把控,适当压缩晦涩难懂的内容,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让学生们都能学会、学懂。

 

实验平台支撑

3至10章每一章均配套实战案例,可由6163银河人工智能实验平台提供支撑。活学活用,以实战求真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与实战技能。

 

配套资源丰富

通过课件PPT、章节习题等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如需获取教材配套PPT,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输入“提取码:cwnd”进行下载!

 

● AIRack人工智能实验平台

 

1)本科与高职两大平台

2)一键部署深度学习计算环境,快速启动训练任务

3)丰富的人工智能实验(118个)

4)支持多个人工智能在线实验训练

5)配套丰富教学资源(PPT、教学视频、实验数据等)

 

● 人工智能云平台

一些人工智能学生“小白”急需切身体验人脸识别、人体识别或是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效果,或是想开发人工智能应用,但还没有能力去设计相关模型。为了让学生体验和研发人工智能应用,6163银河人工智能云平台应运而生。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人工智能的实验效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大家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欢迎全国高校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胡先生

15895902617(微信同号)


Baidu
sogou